在现代书法大家中,毛泽东的狂草体可谓独成一家,无人可比。如今,学毛体、仿毛体者甚众,但得到公众认可的却少之又少。而作为毛体书法的练习者,油田退休职工张聚勋,苦练毛体书法44年终成“正果”,被专家评论为“形似更神似”,从而在全国一举成名,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名入选全国“十大家”的书法家。
每天上午,57岁的张聚勋总会准时来到近30余平方米的“画室”,练习毛体书法达一个小时左右。下午4时,午睡醒来的他,便正式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至少要创作10幅作品,这就是张聚勋每天的主要生活内容。
张聚勋是油田退休职工,50年代初,他开始学颜、柳、赵体书法,后又临摹王羲之、张旭、怀素、岳飞及毛泽东等历代书法大家墨迹,并在毛体书法中找到了“感觉”,开始潜心临习毛泽东草书手迹长达44年之久,但他却从未对外展示过。因为,他自感无法表达出毛体的神韵。7年前,张聚勋抱着试试的态度参加了多个中外书画大展,没想到三分之二作品获了奖,40余幅作品、诗词、格言被他人收藏,25幅作品载入中外典籍。他所创作的《毛泽东书法艺术是永恒常青的大众艺术》及《沁园春 雪》等3幅书法论文和作品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作品。这一下,老张信心大增。
张聚勋始练毛体之初,因无钱买纸,曾找烧砖瓦匠给烧了一块方砖,又请木匠师傅做了一个木盒子,他将砖放置盒子内,每天用笔蘸水在砖上练字,一次能写100多个字。应征入伍六年的军营生活中,他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毛体上。为感受毛体字的精髓,他通读毛泽东的多部诗词和文章,从中感受毛体的思想精髓,他的读书笔记多达5本,数十万字,从而深刻领会了毛体所具备的历史性、战斗性和艺术性,从书法上感受到了毛泽东气势磅礴,永不停息的革命精神所在。近40余年间,他苦练毛体所用的纸张至少达数吨重,但他一张也不送人,更不拿出来参赛,他练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体会毛体的书法艺术和领袖精神。
7年前,张聚勋退养在家。他感到自己不能就此无所事事,“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他决定把自己多年苦练毛体的成果拿出来,一是作为精神支柱,二是让书法同行们也评头论足一番,以利改进。第一幅书法作品《水调歌头 重上井岗山》参加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展,经专家评审后,作品在参赛的2000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300幅军事博物馆展出作品。之后,张聚勋毛体书法作品参赛一发而不可收,其中参加“国展”12次,次次榜上有名,北京有关部门先后4次通知他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参观交流,但他均因个人经济原因放弃。
去年11月,经国家七部委、9个书画专业媒体和3个杂志社联合推荐,与来自全国各省推荐的30余个书画家一同参评(河南省仅推荐一人)。张聚勋的毛体书法作品入选“大家”。无任何名气的张聚勋与沈鹏、李铎等9名“大家”共同荣获“当代书画十大家”称号,并获“中华一代书画大家”铜牌,张聚勋一举成名。
“练到老,学到老”。迄今,张聚勋每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毛体书法创作,为鼓励老人的创作精神,他所在的中原油田第九社区退休管理站还专门腾出两间房子,让他专门从事毛体书法创作,濮阳市古城路商业街还专门成立毛体书法艺术研究室,用来展示他多年来创作的毛体书法成果。 (编辑:张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