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卖会、展览会上,很多藏品被冠以羊脂白玉的美称,但实际上,从成色到质地,能达标的并不多;即使是和田玉籽料,也并非都属于羊脂白玉,普通的高档白玉与羊脂白玉石也有明显区别。
首先,玉石绝非越白就越是羊脂玉;羊脂白玉是带着油脂光泽的纯白,在烛光之下的光晕是柔和而微微泛黄的,如同凝脂一般;对着太阳光去看,边缘处有粉粉的雾状感。而普通的高档白玉,有的色泽十分洁白,但一没有粉雾感,二是油性不够、润泽度不强,价值仍不如没有那么白的羊脂白玉。
不过,羊脂白玉可以光晕微黄,但绝对不能发灰,发灰的白玉就不是羊脂白玉了。近日热播的清宫剧《步步惊心》中,雍正送给女主角的木兰发簪与项链,按道理来说,应是羊脂白玉极品;但很显然,电视剧组找不到这样的高档货色,只好用道具凑合,色泽就微微发灰,算不上羊脂白。
再者,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表面很容易产生一种“油性”,把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达到滴水不沾,同时,多数羊脂玉的绵性即韧性也相当好,用手敲击声音清脆。我们之所以称和田玉为软玉,就是因为其韧性好。
最后,羊脂玉的“水头”应能达到豆种翡翠的标准,在一般太阳光下,呈现半透明状态;将手指放到厚度在5毫米以下的羊脂白玉石后侧,在玉石前侧观察,可以隐隐看到手指晃动的黑影。过于透明或不透明,都达不到羊脂玉的标准。
初学不用强求羊脂白玉
广地珠宝检测中心的项贤彪介绍说:首先,羊脂白玉的透闪石矿物的含量要达到99%。再者,光用肉眼来看,羊脂玉的结构必须非常紧凑细腻;在电子显微镜下,羊脂玉中的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其集合体状态,纤维状长度必须在(纵向)0.033~0.01mm内,宽度则在(横向)0.0006~0.001mm内;在正交偏光下不显示均一的消光现象。
普通藏家入市,是否该从羊脂白玉入手?答案是不一而足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羊脂白玉的价格仍会振荡向上,但几十万元的投资起点,对于普通藏家来说并非好的入市点。业内人士建议,可从几万元的羊脂玩件、摆件、玉佩入手收藏,轻易不要收藏价格过于高昂的手镯。如果收藏手镯,可从普通的和田玉籽料出发,不一定强求羊脂白玉。
访中原著名书画艺术家樊索莉女士
漫天瑞雪似瓊瑶,凛冽寒风百花凋;
只缘浑身都有節,擺弋枝叶独逍遥。
这是国学大师、书界名老、文苑尊宿刘贵翘教授题给当代画坛大家樊索莉女士的《咏雪竹》诗。
在郑板桥先生祭辰二百四十四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纪念这位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巨星,回归中原的记者与酷爱板桥艺术和钟情企业文化的郭新伟秘书长一同来到中原古玩城,拜访了以继承弘扬板桥艺术为己任,在绘画艺术上造诣颇深,现任中国古今文化研究院、华夏书画研究院、河南轩辕文化研究院、河南洧川书画院副院长,应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活动的中原艺术家樊索莉女士。
樊老师与1963年出身于郑州市的一个名门大族书香艺术世家,先祖的血脉传承和家庭的培育熏陶,使这位具有艺术天赋和灵性的神童,自幼酷爱书画,对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父亲——现代著名书画家樊延瑞先生对她的启蒙和影响,奠就可它艺术生涯的牢固基础。
孩提时,樊索莉刚刚学会用手拿筷子的时候,就开始临摹书法,经年不辍。父亲樊延瑞所画之梅、兰、竹、菊,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公园中,面对拔挺苍翠的竹林,她兴致勃发。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就以“竹”为拜物,常常呆在公园竹林内,观察竹子生长和四季变化规律,揣摩他们在风雨中摇曳的千姿百态。从自然界的感悟中培养和激发她的创作热情和灵感。青年时,从师刘贵翘教授,研习郑板桥及古今名家竹卷达痴迷程度。后又经名师指点,她笔下之竹,由形似渐近神似,在中原赢得佳誉;尤其于名家冰雪山水画中,深悟雪竹之精髓,所画雪竹,俏、峭、挺、节,神态浓厚,生发出凌霜傲雪之气节。
她的创作,柔和了清初画坛革新派人物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面向现实、投身大自然的创作意境;继承了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郑板桥“不从俗流,不为俗物”孤高的情操;凝聚了晚清“海派”具有创作精神的代表画家蒲华“潇洒奇逸、天马行空,笔力雄厚奔放、水墨淋漓、凝练流畅”的精魄;吸纳了董寿平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横图空灵”的技法。博采百家之长,熔古炼今,独成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作品,意境大气高雅,笔墨酣畅,匠心独具,曾被《人民日报》、《河南经济报》、《郑州日报》、《科技报》、《文化河南》等国内多家报刊刊登,并得到了美国、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
走进樊老师工作室,欣赏着这位颇具才气的艺术巾帼挥毫泼墨,使吾等徜徉在艺术之殿堂、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她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叶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奇;如竹之高低错落有致,浓淡枯荣疏密有序,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绝伦。画风清劲秀美,超凡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她的竹石图,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她画兰草,以重墨草书之笔,书尽兰之烂漫天性,所画叶子一笔点画,所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她的画风酷似板桥而又有所创新之笔而凸显其个性。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看着她的竹子画作,那片片凌乱不整的叶子、根根纤细瘦弱的竹竿,使我不由想起了当年清正洁廉、一贫如洗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辞官告归故里,画竹向当地士绅乡民赠别的这首题诗,于是提及了郑板桥竹子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樊老师兴致勃发,掷笔于案,侃侃而谈:
“竹子,在中国是君子的象征,它高风亮节、不畏霜寒,而成为古今文人寄托自己愿望的最佳载体。所以,以竹子著称之人,都会把自己的意趣和心志寄托在竹子上来。郑板桥画竹,不管叶子是多还是少,总是凌乱着的,它在整体上不循求一种规律性的定格,而是恣意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这种凌乱,是一种对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和彰显。”
“透过凌乱的竹叶,是瘦弱的竹竿躯体。板桥画作没有那些硕大遒劲的竹子,这些瘦弱纤细的竹子,它是竆酸于女色的隐喻:首先是知识份子士大夫文人自我的喻体;其次是画家色相满足的体欲。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娇花照水,成了文人们心目中的维纳斯典型。在文人笔下,女性往往是一种瘦弱的、感伤的形象。竹子不是俗物,而是高洁的。因象征着文人,所以又成了智慧的代表。瘦弱的竹子的柔美显而易见。”
“再者,郑板桥的竹子画中,全部的竹子都是没有根的。无根的竹子形象是文人漂泊人生的隐秘书写。郑板桥的一生也是在不断的漂泊中渡过的,扬州,山东等地的官宦生活以及他的文学生涯,使得他的一生都充盈着游走和颠簸。……”
我凝神聆听至此,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这诗句,言说的是一种漂泊的形象,是一个还未坐定,又要远走的诗人的形象。这种无根的存在是中国文人的普遍存在方式,又是文人穷愁的一个典型代表。樊索莉,你对板桥的创作精髓理会得可谓是达到了经典极致!对社会和人生的真谛领悟得可谓透彻至致!用竹子揭示事物可谓淋漓尽致!
我爱竹子!爱艺术巨匠郑板桥的竹,更爱共和国艺坛新秀樊索莉女士的雪竹。因为,它那漫天飞舞的大学从天而降,晶莹明亮的竹节和随风摇曳的竹叶从画面冲天而出,迎着风雪,不畏严寒,挺拔昂扬,传讯出一股奋发向上顽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及永无止歇的进取精神和“玉碎不改节、四时不变色”的高贵气质。遂赠《赋》抒怀以志:
出身名门兮,书香世族;
血脉传承兮,酷爱艺术;
家父启蒙兮,奠定基础;
投师名家兮,研攻墨竹;
深悟精髓兮,凌霜傲骨;
天趣淋漓兮,烟云满幅;
点笔之妙兮,错荡有驻;
疏密有序兮,浓淡枯荣;
画风清秀兮,超尘脱俗;
笔法俊逸兮,柔美瘦侏;
博采众长兮,熔铸千古;
脱前裹臼兮,一家独树;
画坛脱颖兮,中原奇葩;
名师点化兮,光耀华夏;
画作也,继石涛意境之精魄兮,
承板桥孤高之风雅;
揉蒲华潇洒奇逸之画魄兮,
取寿平简墨神韵之劲拔。
集古今名家之大成兮,自成己家;
艺术生命永恒不凋兮,誉满天涯。(编辑:玉树)